认识阿弥陀佛 回主页 正體字版 English

 

 

() 法藏因地

过去无量不可思议无央数劫,有佛出世,名世间自在王如来,时为诸天及世人民说经讲道,达四十二之久。有大国主,名世饶王,闻佛说法,欢喜开解,寻发无上真正道意,弃国捐王,行作沙门,号曰法藏,修菩萨道。

法藏比丘发无上正觉之心,取愿作佛,悉令如佛,世间自在王如来应其心愿,为法藏宣说二百一十亿诸佛剎土功德严净,广大圆满之相,说是法时,经千亿岁。法藏闻佛所说,皆悉睹见,住真实慧,勇猛精进,一向专志,庄严妙土,精勤求索,恭慎保持,修习功德,起发无上殊胜四十八大愿,要成就能超越一切诸佛国土的清净佛国,十方众生,以至地狱、饿鬼、禽兽,蜎飞蠕动之类,来生其国,皆得阿惟越致菩萨,永不退转,皆得紫磨真金色身,三十二大人相、八十种随形好 ,具五神通(宿命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神足通),皆当成佛,欲于何方佛国作佛,从心所愿,随其精进早晚,求道不休,会当得之。法藏比丘,思惟五劫,对二百一十亿诸佛国土,功德庄严之事,明了通达,圆满成就西方极乐世界。

法藏成佛号阿弥陀,成佛以来,于今十劫,现在西方,距离我们娑婆世界,过十万亿佛国土,有世界名曰极乐,阿弥陀佛今现在说法,有无量无数菩萨声闻之众,恭敬围绕。「阿弥陀」意解「无量寿」、「无量光」;「佛」, 智慧、觉者。阿弥陀佛光明善好,胜于日月之明,千亿万倍,光中极尊,佛中之王。是故阿弥陀佛亦号无量寿佛、无量光佛、亦号无边光佛、无碍光佛、无等光佛、亦号智慧光、常照光、清净光、欢喜光、解脱光、安隐光、超日月光、不思议光。如是光明,普照十方一切世界。

() 一真法界、十法界、六道轮回之由来

世尊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夜睹明星,圆证佛果而后说:「奇哉!奇哉!众生本具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见《华严经》)

所有众生本来成佛。成佛,就是成就大圆满(智慧、德行、才艺、福报大圆满),只是被妄想、分别、执着所障碍。大圆满从没失掉,只是有障碍而已。因为有妄想,妄想就是无明、就是不觉,所以才有一真法界里面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而四十一个位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就是从无明妄想里面变现出来。

十法界从不平等里面变出来,从分别变出来。你对宇宙人生、对人、对事、对物起一念分别心, 就变成十法界,就有佛、菩萨、声闻、缘觉、天人、阿修罗、人、饿鬼、畜生、地狱这些现象了。众生就是迷了,不知道虚空法界,所有国土众生,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就是因为众生再有执着,六道就从执着里面出现,愈是严重执着,那是三恶道,坚固严重的执着,那是地狱界。

《仁王经》上说一弹指六十剎那,一剎那九百生灭。净空老法师常言,电影一秒廿四格菲林底片的转动,人们便可把电影当成真实看。一秒钟快打四弹指,便是二百四十剎那,二十一万六千生灭,故众生怎不会把自己所处身的法界(即是人道),以假为真,执着下去,不停轮回六道之中而不自觉?

故要恢复如来本性,便要把妄想、分别、执着舍弃,于是便可超越六道、十法界,那就住如来家了。世尊把这事实真相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说给我们听,这里面就是一个因果关系,妄想、分别、执着是因,十法界、六道轮回是果报。妄想、分别、执着是罪障,罪障消灭了,功德才圆满。

「功」是讲修行的功夫,能够把妄想、分别、执着舍弃,这叫「功夫」。「德」是你得定、得慧、得一真法界。圆满的功德就是圆满成佛,等觉菩萨的功德还不圆满,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没破,仍有最细微的妄想还没放下,当一品无明也放下,功德才圆满成佛。

() 持名念佛,求生净土,不退成佛

净空老法师常言,《大乘起信论》说从初发心住菩萨起开始修行,要经过三大阿僧祇劫才成佛,第一个阿僧祇劫修三十个位次,十住、十行、十回向。修成后第二个阿僧祇劫便登地,从初地修成至七地菩萨,但当中可有进有退。第三个阿僧祇劫修八地至法云地菩萨,即十地菩萨。之后,是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没破。

一个阿僧祇劫之长久,不可思量,以万万为亿,万亿为兆,一个阿僧祇劫等于人间的年岁是一千之后加上八个万兆(1,000后加128个零),亦有一说是10之后加上56零,无论如何亦是天文数字。

是故净空老法师常言,在八万四千法门,宗门、教下,以「持名念佛」是最适合末法众生修行。 持名念佛即是持念「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而持名念佛亦是净土宗四种念佛(持名念佛、观像念佛、观想念佛和实相念佛)中的径中之径,业障深重的凡夫,执持阿弥陀佛名号,依仗阿弥陀佛本愿力,即得往生西方净土,带业往生,寿命无量,度脱生死,住不退转,至成佛道。何以故?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是净土宗他力救度的核心,善导大师:言「南无」者,即是归命,亦是发愿回向之义。言「阿弥陀佛」者,即是其行。以斯义故,必得往生。

「归命」即深信阿弥陀佛在因地时所发的四十八大愿,十方世界所有众生,若闻阿弥陀佛名号功德,欢喜信乐,不生疑惑,以至诚心,愿生其国,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把自己所修的一切善根,心心回向发愿求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这里包含了「信」「愿」)

「即是其行」指十方众生的往生因行早已由阿弥陀佛修行成就(这里是「行」)。阿弥陀佛以五劫时间修习功德,成就四十八愿及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将五劫思惟及兆载永劫的修行功德作为十方众生往生之因,全部收摄于「南无阿弥陀佛」六字之中,至心回向给十方众生。是故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具足信、愿、行,「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即阿弥陀佛悲愿的载体,亦是阿弥陀佛智慧及功德的全部,日夜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即是与阿弥陀佛的悲愿相应,即获阿弥陀佛所回施的无上功德。

是故名号功德不可思议,昼夜常念,愿欲往生阿弥陀佛清净佛国,十日十夜乃至一日一夜,不断绝者,寿终皆得带业往生西方净土,作阿惟越致菩萨(中文意思是不退转菩萨,七地以上大菩萨称号),住不退转,致成佛道。是故净空老法师亦常言,持名念佛法门是快捷方式,至少省了二个阿僧祇劫的修行时间。

() 带业往生之真义

净宗法门虽说带业往生,可要知晓,所谓带业是带旧业,不是带新业。新业就是你现前所造的,这个不行,没有这个道理的。现前你所造的,这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障碍,你去不了。带业是带旧业,就是你没有学佛之前,你所造的那些业障,这个业障可以带去。

 

现在觉悟了,从今以后决不再造恶业,你才有救啊! 不是说带业,我现在天天还造罪业,没有关系,将来还能往生。这个想法就大错特错了。我们学佛要发菩提心。什么是菩提心? 菩提心是真正觉悟的心。觉悟就是明白,明白道理,明白事实真相,绝对要断恶修善,这样,罪业才能消灭。这个消灭,是佛方便语,我们懂得。实在讲就是「伏」的转变,罪它本身是消灭不了的。转变也等于消灭,转烦恼为菩提,转生死为涅盘,它是个转变,功德才能达到圆满,一直到成佛,成佛才叫究竟圆满。

 

() 世尊如何成佛

 

诸位大德同修,世尊释迦牟尼佛讲经说法四十九年,最想令众生得益是依仗阿弥陀佛本愿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成佛。此话何解,如何出离三界六道成佛,因众生根器不同,世尊才说了八万四千法门,全都可以教你出六道,随众生根器及因缘所去学习。末学是修学净土弟子,故为大家介绍《佛说阿弥陀佛经》末后数段经文:

  「舍利弗。于汝意云何?何故名为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经受持者,及闻诸佛名者,是诸善男子、善女人,皆为一切诸佛之所护念,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舍利弗,汝等皆当信受我语,及诸佛所说。」

「舍利弗。若有人已发愿、今发愿、当发愿,欲生阿弥陀佛国者,是诸人等,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彼国土,若已生、若今生、若当生。是故舍利弗,诸善男子、善女人,若有信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舍利弗,如我今者,称赞诸佛不可思议功德,彼诸佛等,亦称赞我不可思议功德,而作是言:『释迦牟尼佛能为甚难希有之事,能于娑婆国土,五浊恶世,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中,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诸众生,说是一切世间难信之法。』

「舍利弗。当知我于五浊恶世,行此难事,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一切世间说此难信之法,是为甚难

世尊亲说自己在此五浊恶世,为世间说难信之法 (即念佛法门),行此难行之事而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十方诸佛所共同称赞,是故以此经文为引证,世尊亦应是执持阿弥陀佛名号而成佛,是故最快捷稳妥成佛,唯有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往生净土的方法就是一心称念阿弥陀佛名号,具足信愿行,故我等下劣凡夫,不依念佛法门,还可依靠什么?

 

诸位大德同修,世尊释迦牟尼佛讲经说法四十九年,最想令众生得益是依仗阿弥陀佛本愿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成佛。

 

善导大师:如来所以兴出世,唯说弥陀本愿海。」

 

希望诸位大德同修能遵循念佛法门,发无上菩提之心,不怀疑,不夹杂,一向专念阿弥陀佛,同生西方极乐世界,同生净土,同圆种智,阿弥陀佛。

 

妙音居士  合十

甲申年九月十三日

以上拙文参阅取材自: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净空老法师讲述的《种善因得善果》
佛恩居士编辑的《走近佛教》
净空老法师影音光盘「虚空法界、国土众生、唯心所现、唯识所变」

(拙文中若有错漏地方,恳请各位大德,多多包涵,亦欢迎大德不吝赐教
 
miaoyin2006 @ gmail.com )

It is the Buddha's wish that all beings
will one day awaken and leave unhappiness behind.
 All of us have the same potential as Buddha to awaken.

We chant to touch the Buddha within us --
 to become one with all Buddha.

"Amituofo"

As one chants and becomes absorbed in the sound of the
name, worries and distractions will gradually fade and
be replaced by feelings of natural serenity and joy.

"Namo

 Amituofo

"

This gentle "Homage to Amitabha Buddha" can be
a peaceful accompaniment to activities such as
walking, driving or simply being.

返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