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结语                                   回主页   回目录   

 

最后笔者谨将本文的重点归纳如下,以供读者的参考: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因果的现象也是如此,必须依赖「智慧」与「经验」的归纳才能领悟和确立,否则举证再多也无补于事。

 

2.一个人只是「好心」,「不害人」并不够,还应该进一步行善,才能有效的消解一个人的业障,才能减轻恶报,进而种下善因获得善报。

 

3.行善不一定要有大财富、大学问或充分的闲暇,只要发心行善,多行无畏施,尽量利用机会帮助别人、服务大众,以解除他人的痛苦,增进大家的幸福,随时身体力行,实践各种美德,便是一种功德无量的善行。

 

4.行善如运动,必须有恒心,长期行之必可获得明显的回报,因此不宜急功近利,操之过急,换言之,必须要有信心和耐心,将来才能收到丰硕的成果。

 

5.一个人要为善为恶全在一念之间,要成圣贤或自甘堕落也全然决乎一心,因此「祸福无门,由人自召」,一个人的命运的改造,主要还是操在自己的手中,因此平时应该培养「智慧」和「正见」,以及择善固执的意志,才不会见异思迁,而误入歧途。

 

6.要布施行善最好能事先了解对象的实况,如此才能发挥「雪中送炭」的真正作用,也才能使宝贵的善款不致于浪费和误用。此外,如果有人利用人们的善心来骗取别人的同情和财物,则将来这些善心人士一旦发觉上当受骗,便可能心存警惕或顾忌,不再热心慷慨助人,结果往往会使一些真正需要救助的人得不到接济,因此这类骗徒(以及假借慈善之名喑中逐其自私目的的伪善之徒) ,将来所受的恶报必然罪加一等,比一般更为严厉。

 

7.一个人如果愈注重观察便愈了解因果现象的可怕,「菩萨畏因,凡夫畏果」,因此要求福避祸,就必须「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如此将来才能最有「保障」。

 

8.穆罕默德说:「一个人真正的财富乃是他在人间的德行。」因此愈能奉献社会,愈能替众生造福者,事实上便愈「富有」,也愈「伟大」,所以具有真智慧的人不会自私,因为「唯其不私,所以能成大私。」奉献最多的人,功德最大,将来享受福报最多的也是他自己。

 

9.大科学家牛顿说:「知识浅薄的人会远离上帝,但智识大量增加后便回到上帝的身边。」美国著名的学者威廉。詹姆士也曾说:「如果真有一个上帝,而我们不知道或不承认,则将来死后不知道要吃多大的亏。」同样的,如果宇宙间真有赏善罚恶的因果现象,而自己不知道或坚持不承认,则将来有一天也很可能会后悔莫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