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孝故事                        回目錄    回總目
 

二十四孝是流傳我國家喻戶曉的民間故事,每一刻故事之孝行雖不相同,但皆足以發揚我國固有道德,故事中雖有荒唐,且似不切實際,惟其孝德之崇高,精神之偉大,實堪為後世之範矣。

    廿四孝稱古昔賢 萬難行孝感蒼天
    事親克己真心志 孝德流芳傳萬年
    廿四孝名天下知 事親至孝足為師
    後人效法行無怠 能得並肩稱孝兒

孝 感 動 天

鹿

滌 親 溺 器

   

  

趨候日三問樂康  
探詢父食有如常  
經年累月行無怠  
大孝流傳四海揚  
   
   
   
   
   
   
   
   
   
周文王名昌,殷代諸侯之一,商朝紂王封其為西伯,領導西方諸侯,及至武王滅商,被追尊為文王,文王係一賢明君子,亦為聞名之孝子。 每晨必先到父母居室,詢問內侍,父母玉體安康否,得知無恙,始放心離去,中午又去問安,夜晚復去一次,每日必趨前問安三次,如父母欠安,即憂心戚戚,坐立不安,直至康復,始能釋然。 又每日三餐,餐後必探詢師,得知父母食慾未稍減,始欣然重返皇居。 經年累月,不論朝夕,不問寒暑,對雙親起居,關懷備至,克盡晨昏定省之職,其子孫代代繼承孝道,是以周朝相傳三十七代歷八百三十七年之久,此乃孝格蒼天之賜佑也。

   

  

隨父赴京歷苦辛  
上書意切動楓宸  
詔寬特赦成其孝  
又癈肉刑惠後人  
   
   
   
   
   
   
   
   
   

淳于意,漢朝臨淄人,拜齊國名醫陽慶為師,學得精湛妙術,原任齊為倉令,其師逝世後,棄官改而行醫。 因為人剛直義氣,行醫時開罪一有權勢者,致被陷害,押往京城治罪,其幼女名緹縈,雖為弱女子,竟不辭勞苦,長途跋涉,隨往長安,向皇帝訴冤,其陳情書闡明肉刑之害,並陳訴其父任官時清廉愛民,行醫時施仁濟世,今遭不白之冤,實係遭人誣害,願當婢女,為父贖罪,漢文帝感該女孝心,特赦其父,並詔告天下,癈除肉刑。

: 肉刑是我國古時對囚犯切斷肢體或割裂肌膚的刑罰。

   

  

家書接奉如尊親  
諄切訓教勝寶珍  
跪讀誓堅遵父示  
興家立品答生身  
   
   
   
   
   
   
   
   
   
顧悌,字子通,三國吳雍人,年方十五,即任郡吏,嗣又晉升偏將軍,因性剛毅,言事切直,招致同僚妬忌,而辭官返鄉,時其父尚任縣令他省。 顧悌每接其父家書,必先潔身整衣,更設几棹,放置華翰,跪而恭讀,讀畢復行叩拜,以喪尊敬。 後其父歿,哀慟欲絕,奔喪百里外,理畢善後,猶懸掛父像於壁上,下設神座,供奉果品,從未間斷,且早晚跪拜追思,其孝心可謂至矣盡矣。